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邮编:230000
  • 电话:13355654360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百帮创业园北楼

新春走底层|“小雨馒头”暖人心

文章出处:m6体育 人气:671 发表时间:2025-04-17 17:06:20

  “这面团还得再和两次,现在仍是太软啦”“我估摸着已经有20多斤面了,能够做250多个馒头了”“快春节了,能做成圆形的馒头,看起来喜气”……正午一点刚过,坐落浙江杭州上城区小营巷社区的同享厨房又热闹了起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齐聚一堂,穿上红马甲、戴上口罩和袖套,在厨房里和面、压面、揉面。

  “别小看这馒头,这但是专门为社区茕居白叟做的爱心馒头,今日预备了260多个,它还有个好听的姓名叫‘小雨馒头’。”揉好了面,志愿者们将面团分红一个个拳头巨细的小剂子,再将其轻轻地搓弄,直至它变成一个馒头坯子。

  蒸汽升腾,馒头在蒸笼里逐步疏松成型,褪下口罩的志愿者们也才显露“庐山真面目”。他们大多是退休的国家公职人员、企业专家,也有的是有着几十年社区工作经历的老社工,亦或是一般的社区居民。作为土生土长的小营巷人,他们每周都会花上几个小时为社区白叟做上一顿鲜美的养分午饭和一笼笼“小雨馒头”,即便是新春将至也不破例。

  “小雨馒头”因何而生,又因何而名?志愿者林爱南说,这还得从2023年的夏天说起。小营巷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老旧社区,一同也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挨近40%,其间许多是茕居或孤寡白叟。那时,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在造访时,得知90岁的傅奶奶因天气炎热吃不下饭,只想尝尝玉米馒头。虽是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他们仍是将白叟的希望带回了社区。

  “我之前从军时在北方,专门学过怎么做馒头,有经历,所以就带着我们一同做了。”林爱南说,就这样,“社区牌”的馒头应运而生。每周三下午,社工、志愿者、居民聚在一同,为茕居白叟制造馒头。我们还提议,给馒头取个特别的姓名:小营巷取一个“小”字,“雨露”取一个“雨”字,蕴意邻里合作大情怀,恰似雨露润心田。

  起先仅仅网格员为满意茕居白叟想吃玉米馒头的希望,音讯传开后,居民、辖区单位纷繁出力出物资,逐渐变成了一项固定的公益活动。

  这几年,“小雨馒头”铺晋级成了社区的同享厨房,从全手艺和面晋级成了半手艺机器和面。志愿者团队也已开展到了60余人,制造频率也从每周三晋级到了每个工作日,馒头品种也从开始的玉米馒头拓宽成红糖、南瓜等形形色色的口味。

  两点半左右,伴随着腾腾热气和迎面的面香,“小雨馒头”出笼了。志愿者们将馒头分袋装好,再交到网格员的手中,最终送至白叟家中。

  “阿姨,这是今日的馒头,春节时也要留意消防安全呀”“刚出锅的热馒头给您送来啦,提早也给爷爷拜个早年”“叔叔买菜回来记住拿一下馒头,挂在门把手上啦”……小小的馒头承载着关爱,被送到了白叟手中。

  “构建社区敬老生态,要害就在于这一个个温暖的小切断。”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说,志愿者们给白叟们带去了鲜甜可口的馒头,也带去了一份新春的祝愿、一份温暖与关心。(郭扬、阿米娜·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