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陶」传承不止于吃更在于心非遗+科技让民间传统文化潮起来
提到中秋佳节,广式月饼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月饼界的“顶流”,广式月饼不仅以其酥软的外皮和丰富的馅料征服了无数吃货的味蕾,更承载着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匠心技艺。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让这块小小月饼继续在新时代散发独特光芒,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年,非遗广式月饼传承人刘海陶的唐心食品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唐心食品启动建设了非遗广式月饼文化馆,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方式,为广式月饼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听到这里,你该不会是慢慢的开始好奇这个文化馆究竟有多“香”了?
非遗广式月饼文化馆可不是普通的展览馆,而是一个集故事、技艺、历史、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它不单单是一个展示场所,更像是一场关于广式月饼的“沉浸式大戏”。
文化馆内设有故事区、技艺介绍区、历史区、研学区等功能分区。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像是一块块拼图,共同拼出了广式月饼的完整画卷。
在故事区,你能了解广式月饼从诞生到发展的点滴故事——从古代宫廷御用到民间百姓餐桌,从手工制作到如今的创新工艺,每一块月饼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技艺介绍区则像一个“技艺秀场”,通过动态展示让你感受到匠人们如何用双手赋予一块月饼灵魂。历史区则带你穿越时光隧道,领略广式月饼背后的文化渊源。
而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研学区。这里不单单是一个参观区域,更是一个动手实践的好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亲自体验广式月饼的制作的步骤,从揉面、包馅到压模,每一步都能让你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一边做着月饼,一边听着讲解,谁说学习民间传统文化不能“甜”到心里?
当然,仅仅依靠展示和体验还不足以让广式月饼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非遗广式月饼传承人刘海陶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文化馆建设中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游客不但可以通过视频实时观看广式月饼的制作的步骤,还能在线互动,甚至下单购买新鲜出炉的月饼。这种“非遗+视频传播”的模式,不仅拉近了非遗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还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非遗广式月饼文化馆不仅是一个传承技艺的平台,更是广州市白云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文化馆将助力白云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品牌。未来,这里或许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让更多人通过一块小小的月饼,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传承并不局限于地域范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广式月饼有望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试想一下,当外国友人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广式月饼发社交平台时,那种文化输出的自豪感是不是瞬间爆棚?传承不止于吃,更在于心
广式月饼不单单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而唐心食品建设非遗广式月饼文化馆的举措,无疑为这种符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教育与活动,我们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广式月饼,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非遗项目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所以,今年中秋,当你拿起一块广式月饼时,不妨想想它背后的故事和匠心。或许,它不只是甜到嘴里,更能甜进你的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亿万富豪贝索斯终于发喜帖?55岁女友成功转正选好婚纱,要在自家豪华游艇宴请数百名流大办特办?
最新!雷军武汉大学演讲7分钟,回应发100万奖学金:上学时下定决心挣了钱,千倍万倍还回来......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