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界爷孙battle!非遗传承中式糕点把文化DNA玩出花
来源:m6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19 09:40:06
最近比较热门的新中式糕点,想来大家都听过或者买过这一些产品。很多朋友就很好奇,这些糕点究竟有什么特点,为何会火起来?
从我的理解出发,如果传统中式糕点是一位沉稳的老先生,那么新中式糕点就是一位精致的年轻潮人。两者虽同出一脉,但在原料、制作的过程和花钱的那群人上,却玩出了完全不同的花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位“糕点界代表人物”的故事,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
传统中式糕点的原料,能够说是“接地气”的代名词。糯米、红豆、花生、芝麻……这些在家里厨房里随手可得的食材,构成了传统糕点的灵魂。比如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月饼里的莲蓉蛋黄馅儿,那叫一个实在!
而到了新中式糕点这边,画风就开始变得“高大上”了。黑松露、抹茶粉、进口奶油、低糖配方……这些词一听就感觉钱包在颤抖。
就拿刘海陶的醒狮月饼来说,人家不仅用了黑松露和云腿,还设计成了醒狮造型,连颜色都选了高贵的紫色,仿佛在说:“吃我,是一种身份象征。”
传统中式糕点讲究的是手工技艺的传承。比如广式月饼里那一层层酥皮,靠的是师傅们几十年的手感和经验。还有那些用木模敲出来的花纹,个个细致到让人不忍心下口。
新中式糕点则更像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引入了低糖、低脂的健康理念,有的还用3D打印技术做出了各种“网红款”造型。
广式月饼非遗传承人刘海陶的醒狮月饼就是典型案例:外形是醒狮狮头,寓意热闹吉祥;内在是低糖工艺,100克仅含糖0.8克,吃完都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去健身房多跑两圈!
传统中式糕点的受众,多以家庭为单位。一块月饼、一盘绿豆糕,总是伴随着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而新中式糕点,则更像是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今天下午茶,我买了某某网红品牌的流心蛋黄酥!”这种话一出口,朋友圈点赞数立马飙升。新中式糕点不仅满足了味蕾,还满足了现代人对“仪式感”的追求——毕竟,吃是一回事,拍照发社交平台才是正经事。
说到文化传承,就必须又提到刘海陶的醒狮月饼。这款月饼不仅延续了广式月饼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还融合了佛山醒狮这一非遗文化元素。它告诉我们,新中式糕点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好看”“好吃”,而是在现代审美和民间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这种创新方式,不禁让人思考:文化传承是否一定要原封不动地保留?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像醒狮月饼这样,通过现代设计重新包装民间传统文化,不仅让年轻人愿意为它买单,还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这种“活态传承”,或许才是文化延续的最佳方式。
新中式糕点与传统中式糕点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味道和外观上,更体现在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上。传统糕点承载的是一种朴实无华、回归家庭的情感,而新中式糕点则代表了一种个性化、社交化的生活方式。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像新中式糕点一样,在坚守传统与迎接创新之间寻找自我的平衡?或许,这正是我们从一块小小的糕点中可以品味出的生活哲理吧。